<巴菲特的主動 vs 被動之戰>
以前就聽 Eason 跟我說過這個故事,今天又讀到一遍這個有趣的例子
大家應該知道 2008 巴菲特和一個 fund of fund 經理人開了一個賭局,巴菲特賭 10 年後追蹤 S&P 的 ETF 會勝過這個經理人選的五個基金
大家都知道後果是巴菲特大勝,都知道巴菲特要藉此教我們說指數很難打敗...也可能知道他那時候在對未來波克夏的報酬率打預防針
但還有一件有趣的事。他們兩位的賭注是 50 萬美金,2008 兩位大概花了 30 多萬買了 zero coupon bond,到期會拿回 50 萬...結果馬上遇到金融海嘯,然後 FED 把利率降到零...讓這些 bond 一下子就接近面額
有趣的事情在 2012 發生。巴菲特當時提議說:誒,我們把這些債券賣掉,配置到更高報酬率的資產好不好?我覺得波克夏不錯
然後雙方都同意了
巴菲特這個舉動又要教我們什麼嗎?誒,他怎麼當時做了一個非常主動的投資,然後效果還超好的?我查了一下這個轉換可能是在 2012 第一季,所以我直接抓 2012-2017 整年的 CAGR 比較...股神終究是股神
誒誒誒,搜尋資料的時候發現原來當時下賭注的經理人是 Ted Seides 啊,我這兩年聽了他不少 Podcast,推薦給大家,叫做 Capital Allocators Podcast